記者郭偉如高雄報導】核能發電的安全性成為國際爭議話題,太陽能源也受到矚目,高雄市議會昨(五)日舉行「太陽能屋頂與新能源」公聽會,與會學者專家建議市府經發局編列的每年2000萬計3年6000萬元補助600戶安裝屋頂太陽能板方案,應鎖定集合式住宅進行安裝補助以形成群聚,才能產生效果。
「太陽能屋頂與新能源」公聽會是由議員黃柏霖主持,他指出,市府規劃在公有建築物屋頂設置太陽能光電設施,這是發展太陽能產業的一個機會,除可增加發電的收入外,最重要的是改變城市的形象。黃柏霖強調高雄是邁向新興能源的城市,期盼能透過發展太陽能城市造就更多就業率及調整產業結構,更希望中央在發展新興能源時能更重視南台灣,尤其是高雄市,以提升未來的競爭力。
經發局主秘梁東波指出,高雄市每位市民平均排碳量高居台灣第一位,開發新能源及擬定太陽光電產業成為發展城市的重點,太陽能光電的裝置成本約需15年才能回收,如何縮短回收時間並產生誘因,十分重要,市府也爭取太陽能設計中心爭取設在高雄,以帶動綠能產業的投資,同時串聯高雄、台南、屏東成聚落。
環保局表示,推動低碳城市是市府的政策,而發展太陽能源也成為城市的重點,高雄是太陽能熱水器補助密度最高的城市,但推動低碳城市仍需中央政策的配合,目前推動瓶頸是太陽能收購費率取低三成,擔心影響未來廠商投標的誘因。
針對太陽能產業補助部分,財政局副局長李瓊慧表示,公有建築屋頂租金率是以公告現值進行計算,而承租年限如超過10年則需要議會通過,在突破限制下,調整租金率降為約400萬元左右,但電價收購卻下降不到10元,影響甚大;她強調,綠能產業是市府重要施政目標之一,租金和回饋金將對財政有所挹注,但最重要目標是符合節能減碳。李瓊慧說,高雄在獎勵民間投資有策略性的補貼,包括補貼利息、房屋稅、勞工薪資、訓練及融資的補助。
研考會專委蔡淑貞說,高雄市在路竹、岡山、橋頭發展低碳產業,並打造創新走廊和建構產學平台,高雄市占日照長的優勢,將自101年起1年投資2000萬元,連續三年補助6百戶設太陽能光電設備,另在原縣政府時代有獲吳敦義院長同意提供6年31億元在路科推動低碳產業計劃的產業聚落,期盼中央在縣市合併後持續推動。
高應大教授艾和昌認為,太陽能光電政策是以南部為優先,今年電能的收購價格降低是中央以北部觀點的考量,地方也要加把勁,有所作為,在邁向太陽能首都之際要為高雄市創造利多,但高雄發展太陽能光電仍需中央、地方加把勁並行產業扶持。他同時建議市府進行家戶屋頂安裝太陽能光電設備時應採住戶和太陽能共生的集合式住宅,或採市府和廠商合作推出以進行長期研究及供電的調度。
興國管理學院林書楷表示,市轄的公有建築物設置太陽能光電設備能否吸引廠商競標值得注意,回收期約需15年,但簽約1次僅9年多,能否對廠商產生投標誘因,有待觀察。他建議市府思考發展太陽能計劃案時不要有太多的經濟考量,不要太堅持租金的效益,而租金收益是以土地面積計算的合理性及可能衍生國賠的爭議,也應考量。
台南大學教授傅耀賢坦承,高雄市是與太陽能設施相關產業最重要的城市,但南台灣民眾卻不捧場設置太陽能光電設備,高雄市應該鼓勵市民積極設置才對,市府希望台電收購能源,但如果市府是以分散式的各點進行併網將會造成台電很大的困擾,如果能以集中住宅及利用公有屋頂先推行,應可解決廠商的問題。
屏東科大教授林盈峰則表示,高雄市申請低碳城市的機會十分大,而推動低碳項目及範圍很大,南台灣有最好的條件推動太陽能,租金或回饋金的收益都是小金額,不會是財政主要來源,建議未來專款專用,以改善能源、推動低碳效益及環保教育。
議員張豐藤強調,高雄日照超過7小時,高雄比其他城市在太陽能回收上為快,太陽能源費率從13元下降為10元以下及採公開招標的規定,顯然不是再生能源條例的好處,令人聯想政府是否想走核電的路。他建議市府要提供更多的誘因,產業才會蓬勃發展。
陳麗娜議員指出,當核能不再成為主流時,供應工業和民生用電的電價一定會調整,可以觀察未來電價漲幅,目前太陽能源僅停留是能源政策的宣示而已,市府要以社區為出發並在社區推動與落實,建議市府針對每年200百戶安裝太陽能光電設備者的用電量進行比較,如果太陽能社區能建置成功,才能真正推動太陽能城市,而不只是宣示而已。2011/05/05
「太陽能屋頂與新能源」公聽會是由議員黃柏霖主持,他指出,市府規劃在公有建築物屋頂設置太陽能光電設施,這是發展太陽能產業的一個機會,除可增加發電的收入外,最重要的是改變城市的形象。黃柏霖強調高雄是邁向新興能源的城市,期盼能透過發展太陽能城市造就更多就業率及調整產業結構,更希望中央在發展新興能源時能更重視南台灣,尤其是高雄市,以提升未來的競爭力。
經發局主秘梁東波指出,高雄市每位市民平均排碳量高居台灣第一位,開發新能源及擬定太陽光電產業成為發展城市的重點,太陽能光電的裝置成本約需15年才能回收,如何縮短回收時間並產生誘因,十分重要,市府也爭取太陽能設計中心爭取設在高雄,以帶動綠能產業的投資,同時串聯高雄、台南、屏東成聚落。
環保局表示,推動低碳城市是市府的政策,而發展太陽能源也成為城市的重點,高雄是太陽能熱水器補助密度最高的城市,但推動低碳城市仍需中央政策的配合,目前推動瓶頸是太陽能收購費率取低三成,擔心影響未來廠商投標的誘因。
針對太陽能產業補助部分,財政局副局長李瓊慧表示,公有建築屋頂租金率是以公告現值進行計算,而承租年限如超過10年則需要議會通過,在突破限制下,調整租金率降為約400萬元左右,但電價收購卻下降不到10元,影響甚大;她強調,綠能產業是市府重要施政目標之一,租金和回饋金將對財政有所挹注,但最重要目標是符合節能減碳。李瓊慧說,高雄在獎勵民間投資有策略性的補貼,包括補貼利息、房屋稅、勞工薪資、訓練及融資的補助。
研考會專委蔡淑貞說,高雄市在路竹、岡山、橋頭發展低碳產業,並打造創新走廊和建構產學平台,高雄市占日照長的優勢,將自101年起1年投資2000萬元,連續三年補助6百戶設太陽能光電設備,另在原縣政府時代有獲吳敦義院長同意提供6年31億元在路科推動低碳產業計劃的產業聚落,期盼中央在縣市合併後持續推動。
高應大教授艾和昌認為,太陽能光電政策是以南部為優先,今年電能的收購價格降低是中央以北部觀點的考量,地方也要加把勁,有所作為,在邁向太陽能首都之際要為高雄市創造利多,但高雄發展太陽能光電仍需中央、地方加把勁並行產業扶持。他同時建議市府進行家戶屋頂安裝太陽能光電設備時應採住戶和太陽能共生的集合式住宅,或採市府和廠商合作推出以進行長期研究及供電的調度。
興國管理學院林書楷表示,市轄的公有建築物設置太陽能光電設備能否吸引廠商競標值得注意,回收期約需15年,但簽約1次僅9年多,能否對廠商產生投標誘因,有待觀察。他建議市府思考發展太陽能計劃案時不要有太多的經濟考量,不要太堅持租金的效益,而租金收益是以土地面積計算的合理性及可能衍生國賠的爭議,也應考量。
台南大學教授傅耀賢坦承,高雄市是與太陽能設施相關產業最重要的城市,但南台灣民眾卻不捧場設置太陽能光電設備,高雄市應該鼓勵市民積極設置才對,市府希望台電收購能源,但如果市府是以分散式的各點進行併網將會造成台電很大的困擾,如果能以集中住宅及利用公有屋頂先推行,應可解決廠商的問題。
屏東科大教授林盈峰則表示,高雄市申請低碳城市的機會十分大,而推動低碳項目及範圍很大,南台灣有最好的條件推動太陽能,租金或回饋金的收益都是小金額,不會是財政主要來源,建議未來專款專用,以改善能源、推動低碳效益及環保教育。
議員張豐藤強調,高雄日照超過7小時,高雄比其他城市在太陽能回收上為快,太陽能源費率從13元下降為10元以下及採公開招標的規定,顯然不是再生能源條例的好處,令人聯想政府是否想走核電的路。他建議市府要提供更多的誘因,產業才會蓬勃發展。
陳麗娜議員指出,當核能不再成為主流時,供應工業和民生用電的電價一定會調整,可以觀察未來電價漲幅,目前太陽能源僅停留是能源政策的宣示而已,市府要以社區為出發並在社區推動與落實,建議市府針對每年200百戶安裝太陽能光電設備者的用電量進行比較,如果太陽能社區能建置成功,才能真正推動太陽能城市,而不只是宣示而已。2011/05/0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