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00年11月8日
一、
歐局長自99年5月底上任至今,彷彿”神隱局長”,政策有爭議時不出面親上火線說明釋疑、溝通協調,徒讓政策空轉、消耗產業發展資源;多次能源研討會、與產學界及業者溝通會議經常”藉故”臨時缺席(行政院開會、立院備詢等藉口),改由王運銘副局長及蘇金勝組長代打,令人強烈質疑歐局長的能源政策與執行力。
二、
澳洲國會8日通過乾淨能源法,將從2012年七月起開徵碳稅,將對全國前五百大碳排放者課徵碳稅(每公噸23澳元);2015年實施碳交易制度,提升能源有效利用,推動再生能源發展。台灣的”能源四法”具體落實的時間為何?
三、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自98年7月8日公布實施,關於融資體系建立迄今付之闕如,政府沒有配套措施、政策搖擺更迭,銀行對太陽光電產業不了解、不支持,業者、申裝民眾及公司行號取得融資不易,利率高、還款年限短、投資報酬率低,導致太陽光電系統安裝量低,目前有何解決對策?
四、
11/4由馬總統召開記者會發布的”穩健減碳,逐步邁向非核家園”的能源政策,將全力推動再生能源,其中推廣“陽光屋頂百萬座”計畫,具體配套措施為何?
五、
“陽光屋頂百萬座計畫”提到”先緩後快”,所謂”快”的時間點為何?
六、
“陽光屋頂百萬座計畫”提到”先屋頂後地面”,鼓勵民眾屋頂設置太陽光電發電系統,若無鬆綁建築法規、放寬屋頂就地合法,將如何推動?
七、
LED龍頭億光十月分傳出無薪假,11/8即由施顏祥部長親自召開座談會,允諾一個月內將意見納入政府LED產業策略。全球太陽光電產業景氣低迷,國內產業鏈不堪虧損,停產、無薪假消息頻傳,對此,政府是否也能提振太陽光電產業發展,研擬擴大內需方案挽救產業危機?
八、
99年度太陽光電設置推廣目標為64MW、100年度為70MW,今年並開始採用競標機制,於近日完成”設置推廣量”,但,實際的”簽約”、”並聯”、”正式購售電”的成效如何?競標機制的可行性如何?行政作業及配套措施的執行性如何?有無簡化或檢討改善的空間?業者的回饋意見為何?設置成效不彰的原因為何?究竟是政府的行政效率延宕或還是業者推拖拉?
九、
再生能源躉購費率審定委員會委員組成並無業界或公會代表、設置成本參數的僅採用公共工程標案數據,罔顧業者的實際設置成本及合理的利潤,如何鼓勵業者配合政府推動能源政策呢?
十、
因應”再生能源設備認定辦法”隸屬能源局的”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認定及茶合辦公室”,係採取每年招標的方式,去年由產基會得標承攬,因不諳產業及作業程序等原委,摸索、空轉了數月時間,造成不小民怨;今年由台綜院得標,兩單位均無專業技術及實務經驗可言,如何成為政府機構、台電、業者及申裝者間有效的溝通界面而非阻礙?台綜院吳再益院長亦身兼台電董事,如何做到客觀公正與公平?
十一、
學術機關因應太陽光電產業需求,開設眾多技術人才培訓,因無政府機關或公正單位考試合格或證照制度,導致太陽光電系統設置品質良莠不齊,業者亦無技術、法令及實務等諮商窗口,只能單打獨鬥土法煉鋼,針對系統商證照認證制度何時有具體措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